“起因是一笔民间借贷。”黄宝珠介绍,马某和王某曾向马某某借款10万元,可到了还款时间,两人迟迟不提还款的事,马某某再三催要,总被二人以不同的说辞推脱。
为追回自己的钱,马某某无奈之下来到额敏县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和解达成并不意味着立马还钱。
马某和王某还是没有按照和解协议还款。“你困难的时候我仗义出手,我用钱的时候你俩装聋作哑。”一气之下马某某将执行和解书的内容发至村委会联系微信群中,当极爱面子的马某和王某看到后,立即要求马某某撤回,并在微信群里开始争吵,互相攻击,聊天的“尺度”和激烈程度逐步上升。
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看群里火药味升级,连忙打电话劝阻,可正在火头上的三人根本劝不住,反而转战个人微信继续展开辱骂,言语粗俗不堪。
微信群“干仗”事件在村里闹腾了几日后,村民们各忙各的,也逐渐忘却此事。经过马某某申请强制执行,10万元也被顺利讨回。
然而,一个月后,马某和王某又收到了马某某的起诉书。
钱都还了,这咋还没完了?两人一头雾水来到法院,才知道马某某这次起诉是因为上次在微信群里“干仗”的事。马某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马某和王某在群里公开赔礼道歉。
“三人有很大的怨气,还是因为微信群骂人的事。”黄宝珠说道。根据法律规定,调解书等没有列入互联网的公开范围,也就是说,个人不得私自公开调解书内容。
“他们骂人不对,你私自把调解书发在微信群里也不对……”经过3个多小时的调解,法官耐心听取双方诉求,积极疏导对立情绪,并针对每个人存在的具体情况分别对当事人进行释法析理,从建立友好和谐邻里关系的角度出发,苦口婆心劝解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
最终,经过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双方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当庭达成调解协议,在微信群里互相赔礼道歉。至此,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终于顺利解决。
法官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