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高院要闻
【新疆日报】聚焦经济发展 |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一线调研② | 库特来木村:村美人和奔小康
作者:杨舒涵 陈忠  发布时间:2020-05-11 10:20:28 打印 字号: | |

通往库特来木村的水泥路,平坦如砥,畅通无阻。


“这是深度贫困村库特来木村吗?”“村委会的牌子在那儿挂着呢,这还有假不成?”村民阿米娜·托合提买买提看出了记者的疑惑,笑着指给记者进村路。

走进村庄,屋舍俨然,果树迎门。一站式服务大厅、红色记忆展馆、暖心小游园映入记者眼帘……

墨玉县吐外特乡库特来木村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落,4月22日,记者来到这里,眼前的村庄村美人和,处处皆景。

村庄美了 村民的笑容多了

“修路、整渠、安路灯,几十年没有清理的垃圾被清走了,家家户户大变样。”

“原来穷,也没心思收拾,院子里脏乱差。现在日子好了,乡亲们也学着种树种草种花。”

记者在库特来木村采访时,村民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村里的变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村子有活力,脱贫才有动力。”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驻该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何勇说,工作队进驻后,决心先从美化环境做起。

在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带领下,村民人人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垃圾丢弃地被修建成小游园,四周种上梧桐树和花草;宽敞的村委会大院搭起葡萄架,种上花草树木;乡间小道围上一圈木栅栏,再粉刷一番,田园气息扑面而来。硬化路面、修缮房屋、建公共设施,库特来木村焕然一新。

如则托合提·库尔班是村里的老人,身体硬朗,腿脚利索,平时没事就喜欢去村委会旁边的小游园散步。“这里环境好,一到傍晚,来散步的人特别多。”如则托合提说。

在库特来木村,受益于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大部分村民都住进了新房。去年起,村里又对每家每户的院落进行设计改造,实行养殖区、种植区、居住区三区分离,并给村民发放花苗、菜苗等,既美化了庭院,又增加了收入。

“再不抓紧浇水,会影响长势的。”贫困户如孜妮萨·玉素甫在自家庭院里忙着给前两天栽下去的辣椒苗浇水。怎么种好辣椒,她现在驾轻就熟。

脑袋富了 脱贫的动力强

环境美了还不够,脑袋富起来才能真正激发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内生动力。按何勇的话说就是,苦熬不干等着要,只会越来越穷。

如何让村民的脑袋富起来?工作队开动脑筋,先从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开始。工作队利用村里一处闲置空房,装修翻新,建起了一座红色记忆展馆。村里的草根宣讲员变身讲解员,给村民讲解在展馆展出的一些革命战争年代的老物件,弘扬优良传统,激发村民用奋斗改变命运的斗志。

村里还通过评比“五好家庭”“种植能手”“庭院改造达标户”等活动,在村里营造出人人学先进、当先进的氛围。现在村民闲暇时,常会去村委会的书屋、文化室看书“充电”。

业余生活丰富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增强了,主动脱贫的意愿也提升了。

村民汗萨依普·吾热依木看着周围的人口袋越来越鼓,今年主动提出要去县城的饭馆打工挣钱。“工作队是真心为我们脱贫着想,我们自己怎么能放弃?”他不好意思地说,“以前怕干活辛苦,今后可不能这样了。”

在村里待了3年的工作队队员阿布都克优木·吐热甫看得出来,如今的汗萨依普思想变了,人勤快了,脱贫的愿望也强烈了,而这正是工作队最希望看到的。

“今年,村里有260余人外出打工就业。”阿布都克优木说,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请外出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村民现身说法,去一次不管用就两次、三次,嘴皮子磨破,再执拗的村民也被说得心动了。

有事做了  奔小康的底气足

村里发展产业的条件有限,那就先扶持见效快的。在工作队的帮助下,致富带头人海如丽汗·艾合买提把家里的彩砖作坊扩大成水泥制品厂,吸纳了14名劳动力就业,其中有8名贫困户。

记者走进库特来木村水泥制品厂时,努尔麦麦提·图拉正在为彩砖脱模的事发愁。他正在反复试验,如何让彩砖从模具里出来时完整不缺角。努尔麦麦提是贫困户,在厂里干的时间最长,拿的工资也最高。“工资是计件的,干得好就拿得多,我加油干,今年脱贫没问题。”努尔麦麦提信心十足。

现在村里正在筹备发展木器加工厂、建筑工程队和鱼塘合作社,充分利用村里的优势,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提高脱贫成色。

经过努力,如今村里只剩下最后几十户贫困户,县乡、工作队、村两委、贫困户正上下齐心,一步一个脚印,力争尽快甩掉贫困帽子,确保全村人一个不落脱贫奔小康。(□记者 王玉召)


“田野大讲堂”成为村民增收好帮手

5月7日,在温宿县托乎拉乡尤喀克库尔巴格村的一块水稻田边,一场“田野大讲堂”正在进行,村民们坐在地埂上认真聆听,有的还用手机录音。

尤喀克库尔巴格村主产水稻、核桃,水稻平均每亩纯收入1000元以上,核桃平均每亩纯收入3500元以上。种核桃,村民们都是行家里手,种水稻,他们的技术就有些跟不上了。

为了解决村民们的问题,自治区地方志编委会“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特邀水稻种植专家,从水稻育秧、插秧讲起,介绍了国内外先进的水稻种植模式,鼓励村里的水稻种植户发展有机水稻和稻田养殖。

“听专家讲完,我的脑子一下开窍了。”曾是贫困户的吐尼亚孜·吐尔逊说,近几年,在工作队的引导下,他种了6亩核桃和11亩水稻,不但顺利脱贫,还成了当地的核桃种植能手、致富带头人。

尤喀克库尔巴格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马文华告诉记者,农忙时节,组织村民外出学习不太可能,他想到了把专家“请进来”的方式。

“就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有问题现场解决!”马文华说,工作队先后邀请了疆内外的专家、教授和科技工作者、致富带头人50余人,坚持“种什么、讲什么,收什么、讲什么”的原则,采取田间地头现场讲解、示范操作的方式,在“田野大讲堂”授课46次,为群众解决养殖、种植等方面难题,拓展了村民利用科学技术致富的渠道。

“‘田野大讲堂’成了村民们增收的好帮手。”尤喀克库尔巴格村党支部书记图尔逊·依斯拉木高兴地说,现在村里每家每户都有一名科技明白人和一名致富能手,村里19户贫困户去年都顺利脱贫。

如今,从“田野大讲堂”“毕业”的村民们掌握了科学种植方法,村里也初步搭建起一条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水稻、核桃等农产品的附加值。下一步,工作队将继续邀请农业加工方面的专家来上课,使村民由“种得好、养得好”向“卖得好、收入好”转变。(□记者 杨舒涵 通讯员 陈忠)



 

 

 

 
来源:新疆日报
责任编辑: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