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信仰·奉献 | 用感恩之心,回馈世间之爱 ——追记李雪红法官
作者:张欣悦  发布时间:2020-01-16 10:49:17 打印 字号: | |

     人们眼中的李雪红,爱岗敬业、孜孜不倦;心系群众、司法为民;清廉如水、淡泊名利;乐于助人、大爱无私;坚守初心、永葆本色,这样的她,让我心生敬佩,催我奋进。但我却通过新的故事,看到她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我又一次湿润眼眶。
     回顾她最后一次在医院治疗的那些日子,医护人员们对她记忆犹新。
     2019年10月10日下午,李雪红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玛纳斯县中医院接受治疗。与其说来这里接受“治疗”,不如说是来这里维持人体生存最基本的电解质。长久的胃肠道不蠕动已经让她不能进食任何东西,哪怕是最基本的喝水,对她来说,也成了一种奢望。
     杨金芬作为骨伤科的护士长,对前来住院的李雪红印象很深刻,因为基层医院,没有收治过这样危重的病人,她回忆起李雪红说:“我第一眼看到她,说实话,除了看起来很瘦弱,我没觉得她表现出来的有多痛苦,因为她整个人精神状态很好。她总给我的感觉是自己得的不是什么大病。”
     入院后的检查,需要去楼里好几个地方,为了提高效率,减轻李雪红的病痛,医护人员为她准备了轮椅,但很意外的是,她拒绝了,说自己能走,但每走一段,她就蹲下了,捂着肚子,之后接着起身继续走。
     李雪红的顽强、隐忍深深感染了骨伤科的这些医护人员。“癌症到这个阶段,身体上的疼痛我们正常人是没法感受到的,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都知道,那种钻心的疼痛真是常人难以忍受的。但从李雪红来这里,我们从来没有听到她喊疼,或因疼痛难忍而情绪失控,最多也只是皱皱眉头。”
     入院没几天,李雪红就提出了捐献器官的要求,但遭到了家人的坚决反对,她插着鼻管,用虚弱的声音,反复给哥哥和姐姐做工作,直到做通为止。女儿李思宇却一直很支持妈妈的任何决定,因为她和妈妈生活了十八个年头,她清楚的知道妈妈是什么样的人。
挺过手术、抗过化疗,一直到这个阶段所忍受得难以想象的疼痛折磨,让这个女强人把对生的渴望体现的淋漓尽致。医生们都惊讶于她的乐观与顽强。
     骨伤科医生董庆森说:“说实话,她这个年龄的人,能做出捐献器官这个决定真的不容易,但是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思想上和行动上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奉献精神体现出的是一种大爱无私,把自己对共产党的信仰真正融入了血液。”
     由于病重,科室准备把她安排在单独的病房,却被她拒绝了,始终坚持说:“没事,我在这儿住就挺好,你们别麻烦了,把病房留给更需要的人。”李雪红属于一级护理,医生护士会对她24小时轮班进行巡视,夜晚值班医生会定时过去看看,但遭到了李雪红的拒绝,她先是说:“你们好好休息,不用老来看我,我有家人陪护,没事儿。”医生坚持定期巡视,有一天,李雪红对医生刘文德说:“你们这样来巡视,打扰到我休息了。”可医生和家人心里很明白,疼痛的折磨,让她每天也就只能睡2—3小时,大多时候,她都是清醒着与疼痛抗争,让医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其他患者。
     护士赵家儿照顾这个特殊病人很上心,李雪红出院之前,特意嘱咐护士长杨金芬要好好表扬这个小姑娘。起初,洗头、上卫生间这样的事,李雪红从来不找护士们帮忙,怕的是麻烦了别人,所以都是靠家人。后来,才慢慢同意赵家儿她们帮帮忙,还是在她们不太忙的时候。提起李雪红,赵家儿说:“她住院期间,一直都非常配合治疗,由于一直靠营养液维持生命,所以她的血管真的很难扎针。说实话,大家都很害怕给她扎针,怕一次扎不好再来一次,她却鼓励我们,说‘没事、放心扎。’”
     10月22日,是李雪红决定出院的日子。她深知,这次离开医院将会是自己生命真的要走到尽头,但却没有一丝惧怕。她想回到熟悉的家里,想陪陪自己的女儿,想拔掉鼻管,用女人爱美的天性,保留最美的自己,像个正常人一样,体体面面的走。
     出院以后,她安排自己的哥哥为骨伤科的医护人员送上了一面锦旗,感谢所有医护人员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锦旗上写着“医者仁心”。
     李雪红用这短暂的一生,用尽全力书写着的,不仅仅是忠诚、干净、担当、奉献,还有那份常怀不忘的感恩之心。
     法槌起落,案卷纷飞,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无人喝彩,却被铭记,一心干事,一生干净。一心奉献,一生感恩。


 

 
来源:玛纳斯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