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在淡淡雾气的笼罩下,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访惠聚”工作队所驻的墨玉县吐外特乡琼库勒村,显得清新而恬静。
老伴还没有起床,69岁的伊斯马伊力·吾热依木就爬了起来。他来到后院,熟练地将玉米粉、米糠、棉籽从麻袋里舀出来,按照固定的比例倒入桶中,用手仔细的搅和均匀。这时,棚圈里的50只鹅闻见了“饭”香,喧腾着围凑过来。听到鹅的叫唤,伊斯马伊力加快了速度,将拌好的饲料倒进食槽里。
“像这样每天喂上三、四次,到下午把鹅放出来在后院散散步就可以了。”伊斯马伊力表示,养鹅并不费啥事。他给简单算了笔账:除去5000元左右的饲料成本,一年半下来,这50只鹅跟鹅蛋能卖17000元左右,纯收入能到12000元,这样一来家里脱贫不成问题。
当问到购买鹅苗的成本为啥没算,伊斯马伊力高兴地说:“这都是工作队送给我们的呀!”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灿烂的笑容。
像这样参与养鹅项目的贫困家庭,全村有40户。琼库勒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277个家庭当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28个,贫困发生率达40.1%。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拓展就业渠道、组织集体务工,多数贫困户都能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但在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关头,最难啃的硬骨头就在于没有就业能力的家庭。
他们该怎么办?
今年5月,工作队经过充分研究,决定拿出5万元帮扶资金,购买鹅苗免费投放给残疾群众、孤寡老人、单亲多子的贫困家庭,帮助他们不出家门就能创造收入,把功夫下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上。
“萨伊普罕大姐,鹅的饮用水要每天换噢,不然鹅要生病呢!”看见萨伊普罕家的鹅体格瘦小,羽毛枯黄,包户干部张亮找到了原因,他一边帮着给鹅换水,一边叮嘱萨伊普罕这两天要严格饲料配比,按时给鹅喂食。
不能一给了之,不能放任不管,这是琼库勒村此次庭院项目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在鹅苗投放之前,工作队就召集村各支力量多次研究、科学部署,最终确定由村里的禽类养殖大户先期对40个贫困户开展系统培训,并不定期入户指导;十户长每天入户,记录存栏数动态,发现有鹅生病、死亡的及时登记上报;包户干部每周入户,收集养殖过程中的困难诉求,当日上会研究解决。
“有的地方给贫困户投放的畜禽产品,没过多久就所剩无几的前车之鉴不是没有。”琼库勒村第一书记魏锋说,“协议约束+跟踪管理是入户扶贫项目的保障。除此之外,针对的确有困难的家庭,工作队还会帮助解决饲料供给。”
两个多月下来,看见“配套服务”这么充分,“别人家”的鹅养的这么好,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找到村委会,希望能参与到庭院经济项目中来。
从初心找答案,自担当谋进取。魏锋表示,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不会让一个贫困家庭掉队。琼库勒村工作队将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科学统筹谋划,强力推进攻坚,真正将脱贫工作落细落实落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