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点滴见证沙雅县法院改革变迁史
作者:沙雅县人民法院 严娟  发布时间:2019-01-22 16:00:41 打印 字号: | |
  2018年,庆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40年物转星移,岁月如歌,改革正以全方位的姿态重塑中国。

  40年间,在改革春风的吹拂下,沙雅县人民法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初期,沙雅县人民法院只有7名干警、1名工勤人员,没有独立的办公场地,而是挤占公安局的4间办公室,交通工具则只有自行车和一辆“宝马车”(马车)。

  听老法官阿不来提·阿吾力说,以前的庭审记录是书记员一笔一划书写的,夏天汗流浃背、冬天手脚冰冷,工作量大还不易保存;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只要下乡,每个人的标准装备则是一个绿色的行军壶再背着一挎绿书包,当然还有大家自己准备的馕饼。那时的道路全是土路,不仅路面狭窄、坑坑洼洼,而且路面积土厚,一刮风漫天尘土,什么都看不见。每逢遇到赶马车下乡办案,夏天还好,虽然路面尘土飞扬,但大家一路上有说有笑也不觉得辛苦;难熬的则是冬天,天黑的早不说,当办案人员驾乘着马车早早出门返回时,大家蜷缩在马车上,行驶在无照明无通讯设施的寒冷的小路上,那种凄凉是我们这一代人都无法想象的。一代一代法院人忙碌的身影始终因岁月的流逝被老者们谈起,一代一代法院人的精神也在我们努力奋斗的同时不断继承着、传承着。

  随着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的形成,我们的“宝马”、自行车、摩托车逐渐被机动车取代了,车辆也从北京吉普到现在的性能优良、乘坐舒适的轿车、越野车,装备从“动骑”“摩托化”到“机动化”的历史性跃进;从过去狭窄拼凑的办公房到如今宽敞明亮的办公楼;从原来的手工记录到现在的电脑录入;从过去简陋的“院坝法庭”“马背法庭”到现在的科技法庭,改革开放40年带来的巨变,深深地印在了一代又一代法院人的心里。

  1978-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法院变化最大的当属立案大厅,从“多趟跑”到“一站式服务”、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从立案大厅到诉讼服务中心,群众诉讼更便捷了。诉讼服务中心分设诉讼服务、信访接待、便民服务、律师工作、诉调对接、志愿服务六大功能区,开通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为当事人提供线上线下服务。窗口前移、公开透明、服务周到是沙雅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最大亮点,顺应“司法改革、服务群众、安全保障”要求建立的诉讼服务中心已成为沙雅县法院司法便民的新样板,这一点一滴的变化,沙雅县人民法院在见证。

  随着科技的更新和智慧法院的发展,自2017年以来,沙雅县法院先后建成科技法庭14个,配置数字审判系统、打印机等硬件设备,可实现全国四级法院各类刑事案件远程提讯工作。通过同步录音录像、庭审直播等技术手段,强化庭审举证、质证、认证等过程的信息化保障,对庭审活动进行动态管理和全程监督,进一步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

  近年来,沙雅县法院更加关注民生,依法实施诉讼费缓、减、免措施,确保经济困难的当事人能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更加注重便民服务,设置开庭公告显示屏、储物柜、休息椅以及导诉台、志愿者服务站、饮水机、自动售卖机、便民雨伞、轮椅等服务设施,切实做到了便民利民。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了“院领导轮流接访,专门人员专职接访,庭室长每日接访”的大接访机制,对群众来信来访,做到专人办理、分工协作、层层负责,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十年来,这许许多的改革和创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融入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变了,人也变了,但没有变得是我们的理念,那就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的公平正义,我们参与过、见证过、奉献过,对此我们倍感欣慰和自豪,一代一代的法院人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续发扬传递。

  改革开放四十年,法院的点滴变化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人性化的司法服务,为更好地践行司法为民、提高审判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继续谱写沙雅县法院改革创新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刘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