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惯性思维是一种遵守某种规则的思维定势,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对人们的行为起决定性作用。“四风”的反复性与惯性思维往往是同频共振的,惯性思维是“四风”的顽症,更是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当前,反“四风”的最大难点,在于打破传统禁锢、克服惯性思维。因此,反对“四风”,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向沉疴陋习宣战,向司空见惯宣战,向见怪不怪宣战,切实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防范惯性思维的敏锐性,着力提升善于克服惯性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惯性思维 八项规定 四风 监督 党风廉政
政治规矩
惯性思维是思考决策和行动的惯性思路,在惯性重复中形成经验主义。在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固有的惯性思维会削弱决策和行动继而产生偏差,助长“四风”问题滋生和蔓延。“四风”问题是违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在反腐倡廉声浪日趋高涨的今天,作为基层人民法院,怎样深入持恒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破解的严肃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和探索,谈谈如何锲而不舍落实“八项规定”和持之以恒防止“四风”复发反弹的方略和路径,抛砖之举,望能引玉,冀以回应整个社会对整饬“四风”效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成果的极度期盼。
一、当前“四风”问题新“变种”是惯性思维使然
“四风”问题目前大家的共识是面上有所好转,但树倒根在,重压之下花样翻新。一是公款吃喝更隐蔽。如地点选择改为机关食堂或农家乐等更“隐蔽”、人员范围仅为个别领导更“缩小”、支付方式变以办公用品等名义更“巧妙”、消费方式变为“秘密挂账”或换换包装等更“遮目”等。二是单位“任性租车”。检查中发现疑似问题,有的单位公务用车明明是汽油车,但加油对账单明细上显示加的是柴油,有的单位公务车辆当日多次加油,有的加油量超出了该单位公务车辆油箱容量等。三是婚丧喜庆事宜大办化整为零。有的党员干部在收礼登记薄上做手脚,只留亲戚朋友,以备调查时作为“挡箭牌”,有的收钱不招待以礼物回谢,有的以小圈子聊聊家常的方式化整为零的举办“感谢宴”等。四是官样文章一如既往。有的单位接待群众态度是好了,可面上“打哈哈”,就是不办事,有的单位工作纪律倒是不违反了,就是工作效率不高,甚至为官不为,有的单位下基层调研迎来送往倒是少了,但真正同群众交谈依然是高高在上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纠正“四风”也绝非一日之功。“四风”问题由来已久,在治理中不断“变种”,穿上“隐身衣”,进入“青纱帐”。产生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态度转变不彻底,把作风建设视为“一阵风”,当面说一套,背后做一套,顶风违纪的侥幸心理依然存在。也正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惯性思维和侥幸心理作祟,“以身率下”开展工作,以致治理“四风”问题只是面上有所好转,而树倒根在且花样不断翻新。二是监督检查手段太少。“四风”问题查处往往是“闻风而动”,如网络舆情、投诉举报等,缺乏有效监督,因此在获取线索和固定证据方面“力不从心”。三是“四风”问题发现难、取证难。“四风”问题表现形式日趋隐蔽,个别单位或党员干部将超标准消费化整为零、巧立名目、分散报销,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加之“变种”的“四风”问题涉及面广,调查取证费时费力,而且这些问题往往是动态的,违纪人员有意隐瞒事实给调查带来很大的困难,往往造成无法核实、无法取证的结果。四是量纪尺度把握难、震慑不够。“四风”问题缺乏具体的党纪法规依据,给量纪很大不便。从各地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量纪标准各不相同,一些类别相同、性质相似的行为量纪处分差别很大,这就有了较大的随意性,震慑效果大打折扣。
二、惯性思维是反“四风”的势能障碍
通常情况,一个习惯做法形成后,在实际运行中将会不断地自我强化,形成一种深入人们精神世界并令人难以抗拒的惯性力。惯性思维在“四风”中的主要表现:一是循规蹈矩。因多年工作惯性,往往固步自封,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圈子。比如,一说重视抓某项工作,就必定开会、发文;一讲抓好工作落实,就搞检查评比、开现场会;一听上级要来人,就停下手中所有工作,集中迎接检查;一强调工作创新,就提新口号、搞新花样。二是经验主义。动不动就以惯例论事,决策不从实际出发,不科学论证,不走群众路线,不按程序办事,而是依据过去的经验“拍脑袋”决定。干什么事情都要先看本本上有没有论述,红头文件上有没有规定,别人没做过的不敢干,甚至一些先进地区已经创出的成功经验,也不敢大胆地学习借鉴。三是缺乏创新。在矛盾和困难面前,没有敢闯敢干、敢于碰硬的精神,没有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勇气,没有开拓进取、不懈奋斗的动力,工作起来四平八稳、毫无生气。看见别人做出了好成绩,不加甄别的模仿,照猫画虎,照单全收。工作不善于总结反思,对存在的问题不看本质、不查根源,习惯于就事论事,不断重复治标不治本的老办法。四是安于守成。以以前怎么样、去年怎么干为借口,迈不开步,开不了局,满足于工作过得去,不求工作过得硬,安家思想有余,创业思想不足,没有当一任领导、干一番事业的责任担当,没有工作打长谱、建设想长远的奉献精神,没有抓铁留痕、踩石留印的过硬作风,自满自足,小富即安,小业即停,小成即满。凡此种种,对反“四风”的危害尤烈。
三、“四风”痼疾都能从惯性思维中找到病因
近年来,为什么不科学的做法能够在某些地方大行其道甚至约定俗成为一种习惯?一些群众反映强烈、深恶痛绝的问题为什么陷入提出--解决--反弹、再提出--再解决--再反弹的怪圈?“四风”痼疾为什么屡禁不止、屡消不灭?深究起来,都可以从惯性思维中找到原因。
一是惯性思维具有极大的麻痹性。客观地讲,对于纠正和克服不良作风,有些干部思想上有这种觉悟,心里面有这个愿望,并且决心也下了,措施也定了。但是,遇到具体问题、具体事情时,就自觉不自觉地回到习惯的老路上来,工作一旦出了问题,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成了一些人的挡箭牌,甚至用“工作积极性还是好的”为之开脱,使因循守旧者有惊无险。
二是惯性思维容易遮挡人们的视线。有些作风问题受惯性思维和陈旧思想的影响,看似是可以理解的,但往往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如,明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领导工作的大敌,但它能展现耀眼的一面,蒙蔽领导的慧眼,久拒不绝,流行甚广;明知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党规党纪所不容,但在“侥幸心理”和“法不责众”观念的暗示下,有的党员干部不惜铤而走险。
三是惯性思维背后有功利思想驱动,时下“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一些党员干部的“惯性思维”,上级有了新的文件精神,不是认真学深领会抓紧落实,而是仔细“研究”、查“漏洞”、思“对策”,更多地考虑如何应付检查考核,大做表面文章,重形式不重内容、重过程不重效果,喜欢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声势浩大、场面壮观,让投机钻营者屡屡得逞。
四是惯性思维有其赖以滋生的土壤。惯性思维与现行政绩评价体系不科学密不可分,同时思想上的忽视、监督上的缺失和制度上的漏洞是主要原因。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形:有的干部求稳的、守旧的,上级反而认为其平实稳重,用起来顺手,交代任务放心,经常得到提拔重用,使平庸者不断尝到甜头。可以说,有些惯性思维也是上级“带”起来、“逼”出来的。
四、根除“四风”要提升能动感知惯性思维的能力
“四风”的反复性与惯性思维往往是同频共振的。反对“四风”,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向沉疴陋习宣战,向司空见惯宣战,向见怪不怪宣战,切实转变思维方式、转变工作方式、转变生活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增强防范惯性思维的敏锐性,着力提升善于克服惯性思维的能力。
要从思想根源处冲破惯性思维。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南。要强化理论武装,深刻掌握马克思主义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认识惯性思维滋生的“四风”问题及其危害,增强冲破惯性思维纠正“四风”问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强化辩证思维,以动态发展视角观察和分析问题,全面掌握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跨出惯性思维“盲区”,提高判断鉴别能力,从思想根源纠正“四风”问题。要强化思想根基,惯性思维掺杂着性格、环境、成长经历等因素,“四风”问题是惯性思维的具体思想和行动表现,要以攻坚克难、创先争优的精神冲破惯性思维,夯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思想根基。
要在行动落实中冲破惯性思维。“一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要强化思维与实践结合,以焦裕禄为作风标杆,认真践行“三严三实”,细化落实“四风”问题整改措施,增强冲破惯性思维纠正“四风”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交心谈心、电子邮件、公开信箱等形式,“面对面”、“背对背”畅通干部群众的意见渠道,在批评监督中优化决策部署和行动落实,及时修正惯性思维产生的“四风”问题。要强化工作创新,以与时俱进的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解决疑难问题,在行动落实中增强防范惯性思维的敏锐性,提升克服惯性思维的能力。
要在制度建设上冲破惯性思维。制度是冲破惯性思维的根本。要探索建立作风机制,针对已查出的“四风”问题边查边改、边改边建章立制,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用制度建设规范作风、改进作风、培育作风。要改革完善考评机制,以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和干部考评机制推动作风转变,从制度根源强化实事求是工作作风和科学选人用人导向,避免新的“四风”反对旧的“四风”。要严格制度督促落实,摒除“好人主义”的惯性思维,强化责任担当,实行重点督查和面上督查、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督查、过程督查和结果督查、正向督查和倒查倒评“四结合”,推动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要用监督利器冲破惯性思维。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防止“四风”问题复发反弹,要善于用好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利器,才能摧枯拉朽保廉洁。一是聘请政风行风监督员要充分发挥应有作用。政风行风监督员是编外的“纪委书记”,是加强外部监督的“啄木鸟”“沙丁鱼”,用好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在保障监督员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同时,加大舆论监督力度,在依法许可、依法行政、规范经营等方面,多听取群众诉求,发动群众面对面“挑刺”监督,让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无处藏身。通过舆论监督激发出“众目睽睽”“千夫所指”的效果,发挥好扶正祛邪、以儆效尤的教育警示作用,就能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现在有的地方,公款吃喝由宾馆饭店转移至隐蔽场所,婚丧喜庆不摆宴席但红包照收,表情达意用电子礼品卡暗度陈仓。诸如此类“四风”穿上“隐身衣”、歪风反弹现象,亟待舆论监督“咬定青山不放松”,抓住问题不放,露头就曝光、松懈就监督,以持续不断的努力破除“四风”问题的顽固堡垒,让好作风成为习惯。
五、突破惯性思维反“四风”要强化规矩意识
从党的十八大到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中央把守政治纪律讲政治规矩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反复强调,讲的都是硬话。他在部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定了规矩就要照着办”。他还一再强调要求“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规矩”,可说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的一个关键词,是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高度升华。
不可否认,时下在一些干部和党组织那里,依然存在对政治纪律不以为然、把政治规矩不当回事的误区。比如,有些人认为,自己没有腐败问题就行了,其他诸如“四风”问题都“不算个事”,没什么可怕的。一些党组织习惯于把监督防线只设置在反对腐败上,认为只要干部没有腐败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忽略不计,没有必要也不愿意加以追究。
“纪纲一废,何事不生”。事实证明,思想上放松了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言行上就会弊端丛生。为了所谓的“仕途”,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为了所谓的“羽毛”,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东西摇摆、左右逢迎的有之;甚至为了所谓的“美誉度”,口无遮拦、毫无顾忌,什么共识都敢挑战、什么底线都敢触碰,全然没有一个共产党人的起码觉悟和规矩。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不守规矩特别是不守政治规矩是最大的危险。政治问题和贪污腐败、违反党纪和触犯国法,其实是一条藤上的两个瓜,往往是相伴而生的。不懂规矩、不守纪律,长此下去就会言行失当、失范、失控、失节。吃吃喝喝里面有名堂,勾勾搭搭背后有猫腻,搞拉帮结派、收买人心这些事,没有物质手段能做到吗?反过来,如果动了贪腐心思、存在腐败行为,就会想方设法搭“过墙梯”、寻“安全通道”、找“保护伞”,就会去搞团团伙伙、帮帮派派,就会无视和破坏党的规矩。
在严格党的政治规矩上,殷鉴不远。苏联解体前,苏共放弃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党员公开反对党的决议、对抗党的政策,从无视规矩到破坏规矩,从思想混乱演变到组织混乱。在20万党员时建国、200万党员时卫国、2000万党员时却亡国,政治规矩动摇的教训,十分惨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坚定立场,对背离党性言行有鲜明态度,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基本政治觉悟。懂规矩才有定力,守规矩才不乱方寸。对领导干部来说,必须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不越底线。
严守党的纪律钢规铁矩就不能搞特殊、有例外,就是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员干部要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时刻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财经纪律,始终向中央基准看齐,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二是紧紧抓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必须聚焦聚焦再聚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确保党的纪律刚性约束,从而以上率下,层层传导压力。三是要严格遵守法律。法律是最高最大的规矩,也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铁规矩。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学法、用法、守法,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决策,用法律规范约束权力,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犯党纪国法,更不能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四是要严格遵守道德。做人要讲人品,为官要讲官德。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心存敬畏,坚守住思想道德底线,将坚守道德作为从政为官的立身之本,不断加强学习、加强修养,提升境界和素质,努力做到心正、身正、言正、行正,成为为民务实清廉的典范。只有通过千千万万个党员领导干部众人拾柴堆薪的不断努力,我们党才会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能成为一个万众归心、坚强有力的大党,也才能使我们的党真正确立作风的新状态、政治的新生态和反腐的新常态。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作风建设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打破惯性思维,切实根除“四风”必将带来党风、政风、民风的“蝶变”好转。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明确方向、坚定信心、矢志不渝,全党动手一起抓、群众积极参与,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行到底,这场深刻的风气变革必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